当拉屎的时候遇到了地震


以前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而就在刚刚,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了……而且几乎同一时间发生了两个地震:一个里氏震级5.5级(中国地震台网发布为5.2级),在我们东北地区;另一个4.4级,在北海道南部。而5.5级的地震造成的烈度(日本的震度可以理解为烈度,不过因为标准不一样,实际换算为中国的烈度肯定是不一样的,这里不做换算,只表述)在东北地区达到了最高4度。(注:下图中,日语的“震度”按照汉语的烈度来理解,日语的“マグニチュード”是震级的意思。)

WeChat Image 20200212214536
图1 两次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仅1分钟
WeChat Image 20200212214708
图2 上方是北海道,下方是东北地方
WeChat Image 20200212215508
图3 发生在东北地方的地震信息
WeChat Image 20200212214724
图4 发生在北海道的地震信息
WeChat Image 20200212215518
图5 自然灾害类的警报还有很多

有些人可能没有经历过地震,那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上厕所,应该跑吗?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还有二者混合后形成的面波。一般而言,纵波传播快,破坏力小,而横波传播慢,但破坏力大。混合后的面波沿地表传播,也有很强的破坏力。如果刚感觉到了地震(先是纵波到)立马站起来跑,其后紧跟来的横波可能会让你双腿无法走路,进而会造成跌倒等情况的发生,如果你处于家具等比较多的地方,磕磕碰碰挺危险,如果是在楼梯上,会更加危险。所以地震的时候,如果在室内,首先应该钻到桌子之类的下面去,或者房间的角落,这样最大程度避免被其他东西砸到。等地震过去了,确认之后再走出房间,走楼梯到避难场所(空旷的广场或公园等),切勿使用电梯,以免余震来袭造成危险。

有些人说“我不管,我害怕,我就要跑”,想在纵波到来但是横波到达之前跑到安全的地方,这可能吗?纵波(P)传播速度为5.5到7 km/s,而横波(S)3.2到4km/s,各取平均值,P=6.25 km/s,S=3.6 km/s.以这次的两个地震来计算,并引进小王这个憨厚老实的童鞋:

  • Case1:东北地区的震源深80km,假设到小王到震源直线距离100km,地震发生后,纵波需要100÷6.25=16s,而横波需要100÷3.6=27.8s,相差27.8-16=11.8s.你觉得12秒以内你可以跑到安全的地方吗?
  • Case2:北海道的震源深40km,假设到小王在北海道,到震源直线距离50km,地震发生后,纵波需要50÷6.25=8s,而横波需要50÷3.6=13.9s,相差13.9-8=5.8s.6秒以内更可能可以跑到安全的地方?

当然,上述计算只是估算。

而且,纵波只是破坏力小,并不是无破坏力。地震波的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几年前,我在地震体验车上体验过震度从1至6的地震。当时坐的椅子的两个扶手之间有可以横着关闭的结构,面前的桌子上设有把手,工作人员在启动机器前告诉大家,要注意抓好桌子上的把手。震度1到2的时候震感不是很明显,随后3和4的已经是从明显的晃动变成了较为剧烈的晃动,而5和6的晃动变得更剧烈。震度5时,已经得使劲儿抓住桌子上的扶手才行,震度6时,感觉都快要抓不住扶手,随时能把人甩/颠/扔出去,而且身体和桌子椅子的碰撞也特别疼。这时候,就特别明白椅子上的横着关闭的结构是干什么的了,然后身体和椅子之间的摩擦、挤压也让大家在体验结束之后疼了好一会儿。

所以,不管是在上厕所,还是在室内做别的事,第一时间不要跑,应该就近找安全的地方,比如桌底、床脚。我这次在马桶上坐着的时候遇到了地震,就选择继续坐在马桶上,虽然地震的大约1分钟后另一波强震袭来、房子摇晃的幅度变得更大了,但还是继续坐在马桶上。

其实在日本,大部分情况,即便摇晃的幅度稍微大一些,我们也该干啥干啥,结束之后也懒得出去走到避难所。这是因为日本在房屋设计方面有很多避震、减震、防震的经验,而且砖混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比较少,木制、铁骨木制、纯钢结构的建筑居多,即便所处的建筑没有加入先进的避震设计结构,大家也基本对房屋的抗震性是有信心的。不过,平时的地震演练还是要安排的。

如果是在国内或者其他国家/地区,遇到地震尤其是强震,建议大家还是在明显的震感结束后前往安全的避难场所。如果当时是蹲在马桶上,至于该不该擦pp,自己决定吧…

作者: 椰林物语

博士,摩托车手。发布内容为:生活、站点、其他。

《当拉屎的时候遇到了地震》有2个想法

    1. 地震一般不会啦。
      但是如果是洪水的话,低洼地区的人就得注意了,确实会有马桶倒灌的现象。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