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略长,甚至还包含有一个逗号,显得有些非主流,其实只是讲一讲前一段时间大雪天开车爬坡的一段经历。
由于从祖国回来的原因,当时我刚在市区的酒店完成了自我隔离。其实当时日本各级政府没有提出从中国入境人员的隔离要求,拒绝持湖北发行护照的中国公民入境那时候才刚开始实施。但是大学的一些王麻子们,我比较烦他们,所以不想让他们有什么话柄,又可以两三周不去上班,可以歇一歇,也挺好。详情之后另写一篇博文说明。
在酒店完成了近两周的隔离、回家之后我选择继续不去办公室,让王麻子们可以更放心,我也可以多歇,只有吃饭的时候开车出去。
今年是个暖冬,没有怎么下雪,那天中午挺晴朗,只是略有冷意。然而下午开车出去吃饭的时候,发现正下着大雪,而且雪已经积起来了。
我总是以老司机自持,自认为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样的路我都开过,所以开车从来不在意什么天气什么路。《北海道摩旅系列之2 / 雨路危行》中,出发的时候也是瞄了一下导航的大致路线,根本没有仔细放大看。在几百公里尺寸的地图里,知床半岛山上的那些弯弯路是根本看不到的,呈现出一条比较直的路,结果上山之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啊。那天也是那样,不光是因为老司机身份,这山上我毕竟也住了很多年了,下再大的雪也都是该干啥干啥,该去哪儿去哪儿。
所以没犹豫,直接开车下山。路上打滑了几次,在另外一座山上的一个上坡,等完红灯起步的时候,车打滑现象变得很严重。转速表不停的摆动着,车却只是缓慢的往前挪,而且方向也没有按照预定轨迹,车身没有规律地左右歪,得不断打方向盘来避免车撞到路肩或者冲到对向车道。我打开双闪(警示灯)摇摆着往前挪了一百来米,到了山顶的一个自助洗车场,期间后面有几辆车趁对向车道没车超车开了过去。觉得更奇怪,有差那么多吗?难道是冬胎不行了吗?冬胎:国内可能是称之为雪胎/雪地胎,日本(尤其冬季雪大的地方)的小型车、家用轿车一般入冬后会把轮胎换为冬胎,而不是雪天上防滑链。可是年前去滑雪,在雪山里都没有问题。
在洗车场停车确认了一下冬胎的状况,不如新轮胎的状态好,表面有一些水,摸起来有点滑,但是橡胶还剩着不少,不至于那么没有抓地力。之后的路段都是下坡和平路了,先去吃饭。
饭后,发现雪更大,路上和车上的雪积得更多。我把车顶的雪清理了一下,决定换路线,虽然绕着走会远一些,但是不需要经过山上。然而因为住的地方在AB山上,所以最后还是要上山。
上AB山有5条路:
A.从山的北侧上山,最近。经过一片建立在山北坡的小别墅区,因为要绕着一排排的小别墅走,几乎全是上坡的弯路,而且进去的路口就是一个很陡的坡,且坡路左右两侧高度差不少;
B.从东北侧上山,可能比A稍微远一点点。上一个陡坡和一个上坡的俩连续发卡弯构成的S弯,然后再上一段坡就到了。第一个陡坡的公路下面埋了市政管道,有加热作用,一般不会积雪。去市区方向走这条路最近,有时候回来的时候五六十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往上冲;
C1.从山的东侧上山,比B远一些,走到大学在山下的校区,经过一个上坡的S路(比B路线中S路好走),继续上缓坡,在T字路口直行,走一段平路然后上一个很缓的长坡到达大学理学部(日,学部 = 汉,学院),然后绕理学部后侧回家;
C2.上述T字路口稍左转,上S坡(比B中S路弯更缓和),到工学部,然后上一个直线坡,绕理学部后面的路回家;
D.从西侧上山,本来绕路也刚好是往那侧绕的,不选择A、B、C的话,绕的路可以途中直接到D的入口,但D是一片森林山路,路很窄、一个接一个发卡弯,坡也陡,且没有护栏,只有几公里坊间却传着“本市最难开的路”。好多年前,研究室的一位埃及研究员带着组里的中国师姐练车,选了那段路,说“你要是这段路能开,全市就没有你开不了的路”,结果师姐开到那里吓傻了。这条路我也很熟,博士期间的第一年的实验现场是在西边的HG污水处理厂,从AB山校区过去,D路仅7公里,2个信号灯,一个在校区内,一个在水厂附近。刚开始去水厂需要半个小时,之后越来越快,最快的一次从实验室门口到水厂停车场仅12分钟,而且骑摩托车也能在十几分钟内到达。但是当时下雪天也不敢走,这种天气又是晚上,就不考虑了。
E.先去另一座YG山,上YG山路况很复杂,住宅很多,之后走连续弯路下YG山,经夸峡谷大桥到AB山,然后上坡、发卡弯到山上的校区,穿过工学部,绕理学部的后面的路回家。远且坡弯多,也不考虑了。
综上,最平缓的是C1,且距离不远。然而我想着B路线陡坡有加热不会积雪,于是选择了它。
顺利上了陡坡,果然没有积雪,到了S弯,发现有积雪,市政管道刚好是铺到S弯的下边。好在S弯也顺利地缓缓通过。出弯的时候发现有一辆上山的车停在路边,我从旁边超了过去,然后发现前面有几辆车停在路上,首先想到的是发生交通事故了。隐约中看到对面有一辆车要下山,停在路上的车占用了车道,所以它可能要从这侧下来,之后看不到,担心继续往上走会撞到它,所以先停下。
之后它从这侧绕过来下山去了,而我发现车又开始打滑了,几次尝试都是原地打滑。前面停着车的那边走过来一小哥,问我可以上去吗?我说有点儿困难,然后他说了几句我还没懂啥意思的时候,他走到了车尾,做好了推车的姿势,我赶紧配合油门刹车,然而没什么用,还是在打滑。没什么用让人家在车后面推着挺不好意思的,把手刹拉好,我从后备箱找了铲子。可是铲前轮下面的雪的时候才发现,哪里是雪,都是冰……根本磕不动,小哥也没什么办法。就这样,卡在最后这个坡上了。
之后,又有来几辆上山下山的车,绕着过去了。前面停着的车也突然只剩下一辆,几个人围着,在“喀喀喀”的声音下,那辆车也上去了,我这才注意到它停过的地方下面铺了好几张拉平的纸板箱,它的轮胎上可能绑了什么东西,远看好像是绑了一些塑料袋之类的。所以那些车也是被困在坡上了,不是猜想的发生交通事故。
那辆车成功上去之后,人们朝着这边聚了过来,瞬间周围站了七八个人,男女都有。大家都热心的商量怎么办,我不知如何插嘴,在旁边和Bella说了一句汉语之后,有一位大姐以为我不懂日语,想说什么又怕我听不懂而没说的神情。前面用的纸板箱可能是效果不好或者不能用了,我说要不我掉头下去吧,几位极力反对,他们可能是担心车侧过来横在路上的时候再发生打滑的话反而更危险。最开始来的小哥说还是往上走吧,可是往上走不动啊……我没明白他们打算怎么做的时候,他们已经朝着车尾聚集了过去,这阵势,我懂了,这次是一群人在后面推车。
那好吧,再试一试,踩下刹车松了手刹,换左脚踩刹车,右脚轻踩油门,慢慢控制两只脚的力度,热心的人们听到油门的声音也开始发力。然后车向前移动了,我松开刹车控制油门维持一样的幅度稍微增加力度,他们跟着推了几米,车平稳的前进了,后视镜里看到几位女士和年纪稍大一些的男士站在那儿有些累,而小哥一人还在继续推着,可能二三十米后,他跟不上车的速度了,但是还是跟在后面跑,一直跑了好几十米看着我差不多爬上了那段坡路才停下来。
爬上坡之后我把车停在了路边,打开了双闪,下车向山下的方向小跑过去,小哥还在那个地方,弯着腰,看样子是累了。我边朝他走过去边喊谢谢,他喊道不用谢,我说下面那辆车要帮忙吗,他说不用。下面还停着一辆车,就是我刚开始出S弯的时候超了的那辆车,也许停在那里是要让大家注意,可能之后掉头走,停的位置没有那么滑。
于是我返回车内,向前走了一二百米,看到有三辆车开着双闪停在家几十米附近的T字路边,可能就是刚才停路上的那几辆车吧,其中一辆轮胎绑着塑料袋一样的东西,还有一辆轮胎上了塑料防滑链。
回家过了一会儿,外面有一些动静,从阳台看出去,隐约能看到有人正围着那几辆车干着什么事。瞬间明白了,可能是有车爬坡卡在坡上了,另一上山的车看到了,上坡之后把车里的工具(塑料防滑链)找出来返回去帮忙,上防滑链的时候又来了一辆车也卡在那里了,于是他们又想办法用纸板箱、塑料袋之类的。然后有一辆车可能出S弯的时候看到了,于是就把车停在了那里,过去帮忙。而后我就来了,以为他们是发生了交通事故,刚好对面有一辆车要下山,虽然下山的车需要避让上山的车,但我看不清他到底是要停下还是要绕过来于是先停下了,对向车看到我避让,于是绕过了停着的几辆车,我再起步发现开始打滑。
几辆车应该是有这样的一些联系,所以才会上坡之后停在路边,因为他们要把一些东西拆下来还给其他人。
这样的事情在日本还是第一次遇到,大家互相帮助,尤其是那位小哥,推车一段之后跟着车继续跑了一段。如本文题目所述,冰天雪地中陌生人传递的温情暖意,他们的举动让我觉得很温暖。
为什么说不像日本风,因为日本现在的社会整体而言是比较冷漠的。不管是路边还是公共交通里,不认识的人几乎不说话。帮忙就更不会了,很多朋友在东京上班或者上学,对于日本社会的冷漠体会很深。我有一位本科大学的学妹在东京上学,电车上有人晕倒了,半天都没有人前去查看,她一个中国人,日语不太好,冲在了最前面,然后才有一位老太太帮她一起帮忙。以前有一次深夜回家,也是走这条路,有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太太,边上有人行步道,而她颤颤悠悠的走在马路中央,在S弯。虽然晚上人少,但是她一路走上来,肯定有一些车路过了,但也没看到有人帮她。我上山之后掉头回去,问她需要帮忙吗,老太太神智有一些不清,可能有八九十岁,也不愿意上车。考虑要不要报警让警察来帮忙,但是往上再走一段就有一些居住区了,她应该是要去那里吧,不然再往前走几乎没什么了。于是我没有找警察,但一晚上都在担心,之余也思考一些日本的社会现状。
不过人和人之间虽然有一些距离感,还是有一些人愿意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伸出援手,可即便是帮忙对方反倒也会很客气。
其实现在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很善良,心肠也挺好。你如果有困难,找人求助,他们也会耐心的想办法。只是如果你不求助,他们可能选择不帮忙,因为他也不确定自己该不该帮。
雪地爬坡的经历让我了解到即便是社会整体是一个相对较为冷漠的社会,它也无法改变每个人内在的热心。平常大家虽然保持着距离,但是在某些时候真情就流露了出来。而这些时候有什么样的特点,却是需要好好思考的。
没有留影真是有点遗憾
嗯,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