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略長,甚至還包含有一個逗號,顯得有些非主流,其實只是講一講前一段時間大雪天開車爬坡的一段經歷。
由於從祖國回來的原因,當時我剛在市區的酒店完成了自我隔離。其實當時日本各級政府沒有提出從中國入境人員的隔離要求,拒絕持湖北發行護照的中國公民入境那時候才剛開始實施。但是大學的一些王麻子們,我比較煩他們,所以不想讓他們有什麼話柄,又可以兩三周不去上班,可以歇一歇,也挺好。詳情之後另寫一篇博文說明。
在酒店完成了近兩周的隔離、回家之後我選擇繼續不去辦公室,讓王麻子們可以更放心,我也可以多歇,只有吃飯的時候開車出去。
今年是個暖冬,沒有怎麼下雪,那天中午挺晴朗,只是略有冷意。然而下午開車出去吃飯的時候,發現正下着大雪,而且雪已經積起來了。
我總是以老司機自持,自認為什麼樣的天氣什麼樣的路我都開過,所以開車從來不在意什麼天氣什麼路。《北海道摩旅系列之2 / 雨路危行》中,出發的時候也是瞄了一下導航的大致路線,根本沒有仔細放大看。在幾百公里尺寸的地圖裡,知床半島山上的那些彎彎路是根本看不到的,呈現出一條比較直的路,結果上山之後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啊。那天也是那樣,不光是因為老司機身份,這山上我畢竟也住了很多年了,下再大的雪也都是該幹啥幹啥,該去哪兒去哪兒。
所以沒猶豫,直接開車下山。路上打滑了幾次,在另外一座山上的一個上坡,等完紅燈起步的時候,車打滑現象變得很嚴重。轉速表不停的擺動着,車卻只是緩慢的往前挪,而且方向也沒有按照預定軌跡,車身沒有規律地左右歪,得不斷打方向盤來避免車撞到路肩或者衝到對向車道。我打開雙閃(警示燈)搖擺着往前挪了一百來米,到了山頂的一個自助洗車場,期間後面有幾輛車趁對向車道沒車超車開了過去。覺得更奇怪,有差那麼多嗎?難道是冬胎不行了嗎?冬胎:國內可能是稱之為雪胎/雪地胎,日本(尤其冬季雪大的地方)的小型車、家用轎車一般入冬後會把輪胎換為冬胎,而不是雪天上防滑鏈。可是年前去滑雪,在雪山裡都沒有問題。
在洗車場停車確認了一下冬胎的狀況,不如新輪胎的狀態好,表面有一些水,摸起來有點滑,但是橡膠還剩着不少,不至於那麼沒有抓地力。之後的路段都是下坡和平路了,先去吃飯。
飯後,發現雪更大,路上和車上的雪積得更多。我把車頂的雪清理了一下,決定換路線,雖然繞着走會遠一些,但是不需要經過山上。然而因為住的地方在AB山上,所以最後還是要上山。
上AB山有5條路:
A.從山的北側上山,最近。經過一片建立在山北坡的小別墅區,因為要繞着一排排的小別墅走,幾乎全是上坡的彎路,而且進去的路口就是一個很陡的坡,且坡路左右兩側高度差不少;
B.從東北側上山,可能比A稍微遠一點點。上一個陡坡和一個上坡的倆連續發卡彎構成的S彎,然後再上一段坡就到了。第一個陡坡的公路下面埋了市政管道,有加熱作用,一般不會積雪。去市區方向走這條路最近,有時候回來的時候五六十千米每小時的速度往上沖;
C1.從山的東側上山,比B遠一些,走到大學在山下的校區,經過一個上坡的S路(比B路線中S路好走),繼續上緩坡,在T字路口直行,走一段平路然後上一個很緩的長坡到達大學理學部(日,學部 = 漢,學院),然後繞理學部後側回家;
C2.上述T字路口稍左轉,上S坡(比B中S路彎更緩和),到工學部,然後上一個直線坡,繞理學部後面的路回家;
D.從西側上山,本來繞路也剛好是往那側繞的,不選擇A、B、C的話,繞的路可以途中直接到D的入口,但D是一片森林山路,路很窄、一個接一個發卡彎,坡也陡,且沒有護欄,只有幾公里坊間卻傳着“本市最難開的路”。好多年前,研究室的一位埃及研究員帶着組裡的中國師姐練車,選了那段路,說“你要是這段路能開,全市就沒有你開不了的路”,結果師姐開到那裡嚇傻了。這條路我也很熟,博士期間的第一年的實驗現場是在西邊的HG污水處理廠,從AB山校區過去,D路僅7公里,2個信號燈,一個在校區內,一個在水廠附近。剛開始去水廠需要半個小時,之後越來越快,最快的一次從實驗室門口到水廠停車場僅12分鐘,而且騎摩托車也能在十幾分鐘內到達。但是當時下雪天也不敢走,這種天氣又是晚上,就不考慮了。
E.先去另一座YG山,上YG山路況很複雜,住宅很多,之後走連續彎路下YG山,經誇峽谷大橋到AB山,然後上坡、發卡彎到山上的校區,穿過工學部,繞理學部的後面的路回家。遠且坡彎多,也不考慮了。
綜上,最平緩的是C1,且距離不遠。然而我想着B路線陡坡有加熱不會積雪,於是選擇了它。
順利上了陡坡,果然沒有積雪,到了S彎,發現有積雪,市政管道剛好是鋪到S彎的下邊。好在S彎也順利地緩緩通過。出彎的時候發現有一輛上山的車停在路邊,我從旁邊超了過去,然後發現前面有幾輛車停在路上,首先想到的是發生交通事故了。隱約中看到對面有一輛車要下山,停在路上的車佔用了車道,所以它可能要從這側下來,之後看不到,擔心繼續往上走會撞到它,所以先停下。
之後它從這側繞過來下山去了,而我發現車又開始打滑了,幾次嘗試都是原地打滑。前面停着車的那邊走過來一小哥,問我可以上去嗎?我說有點兒困難,然後他說了幾句我還沒懂啥意思的時候,他走到了車尾,做好了推車的姿勢,我趕緊配合油門剎車,然而沒什麼用,還是在打滑。沒什麼用讓人家在車後面推着挺不好意思的,把手剎拉好,我從後備箱找了鏟子。可是鏟前輪下面的雪的時候才發現,哪裡是雪,都是冰……根本磕不動,小哥也沒什麼辦法。就這樣,卡在最後這個坡上了。
之後,又有來幾輛上山下山的車,繞着過去了。前面停着的車也突然只剩下一輛,幾個人圍着,在“喀喀喀”的聲音下,那輛車也上去了,我這才注意到它停過的地方下面鋪了好幾張拉平的紙板箱,它的輪胎上可能綁了什麼東西,遠看好像是綁了一些塑料袋之類的。所以那些車也是被困在坡上了,不是猜想的發生交通事故。
那輛車成功上去之後,人們朝着這邊聚了過來,瞬間周圍站了七八個人,男女都有。大家都熱心的商量怎麼辦,我不知如何插嘴,在旁邊和Bella說了一句漢語之後,有一位大姐以為我不懂日語,想說什麼又怕我聽不懂而沒說的神情。前面用的紙板箱可能是效果不好或者不能用了,我說要不我掉頭下去吧,幾位極力反對,他們可能是擔心車側過來橫在路上的時候再發生打滑的話反而更危險。最開始來的小哥說還是往上走吧,可是往上走不動啊……我沒明白他們打算怎麼做的時候,他們已經朝着車尾聚集了過去,這陣勢,我懂了,這次是一群人在後面推車。
那好吧,再試一試,踩下剎車鬆了手剎,換左腳踩剎車,右腳輕踩油門,慢慢控制兩隻腳的力度,熱心的人們聽到油門的聲音也開始發力。然後車向前移動了,我鬆開剎車控制油門維持一樣的幅度稍微增加力度,他們跟着推了幾米,車平穩的前進了,後視鏡里看到幾位女士和年紀稍大一些的男士站在那兒有些累,而小哥一人還在繼續推着,可能二三十米後,他跟不上車的速度了,但是還是跟在後面跑,一直跑了好幾十米看着我差不多爬上了那段坡路才停下來。
爬上坡之後我把車停在了路邊,打開了雙閃,下車向山下的方向小跑過去,小哥還在那個地方,彎着腰,看樣子是累了。我邊朝他走過去邊喊謝謝,他喊道不用謝,我說下面那輛車要幫忙嗎,他說不用。下面還停着一輛車,就是我剛開始出S彎的時候超了的那輛車,也許停在那裡是要讓大家注意,可能之後掉頭走,停的位置沒有那麼滑。
於是我返回車內,向前走了一二百米,看到有三輛車開着雙閃停在家幾十米附近的T字路邊,可能就是剛才停路上的那幾輛車吧,其中一輛輪胎綁着塑料袋一樣的東西,還有一輛輪胎上了塑料防滑鏈。
回家過了一會兒,外面有一些動靜,從陽台看出去,隱約能看到有人正圍着那幾輛車乾著什麼事。瞬間明白了,可能是有車爬坡卡在坡上了,另一上山的車看到了,上坡之後把車裡的工具(塑料防滑鏈)找出來返回去幫忙,上防滑鏈的時候又來了一輛車也卡在那裡了,於是他們又想辦法用紙板箱、塑料袋之類的。然後有一輛車可能出S彎的時候看到了,於是就把車停在了那裡,過去幫忙。而後我就來了,以為他們是發生了交通事故,剛好對面有一輛車要下山,雖然下山的車需要避讓上山的車,但我看不清他到底是要停下還是要繞過來於是先停下了,對向車看到我避讓,於是繞過了停着的幾輛車,我再起步發現開始打滑。
幾輛車應該是有這樣的一些聯繫,所以才會上坡之後停在路邊,因為他們要把一些東西拆下來還給其他人。
這樣的事情在日本還是第一次遇到,大家互相幫助,尤其是那位小哥,推車一段之後跟着車繼續跑了一段。如本文題目所述,冰天雪地中陌生人傳遞的溫情暖意,他們的舉動讓我覺得很溫暖。
為什麼說不像日本風,因為日本現在的社會整體而言是比較冷漠的。不管是路邊還是公共交通里,不認識的人幾乎不說話。幫忙就更不會了,很多朋友在東京上班或者上學,對於日本社會的冷漠體會很深。我有一位本科大學的學妹在東京上學,電車上有人暈倒了,半天都沒有人前去查看,她一個中國人,日語不太好,沖在了最前面,然後才有一位老太太幫她一起幫忙。以前有一次深夜回家,也是走這條路,有一位年紀很大的老太太,邊上有人行步道,而她顫顫悠悠的走在馬路中央,在S彎。雖然晚上人少,但是她一路走上來,肯定有一些車路過了,但也沒看到有人幫她。我上山之後掉頭回去,問她需要幫忙嗎,老太太神智有一些不清,可能有八九十歲,也不願意上車。考慮要不要報警讓警察來幫忙,但是往上再走一段就有一些居住區了,她應該是要去那裡吧,不然再往前走幾乎沒什麼了。於是我沒有找警察,但一晚上都在擔心,之餘也思考一些日本的社會現狀。
不過人和人之間雖然有一些距離感,還是有一些人願意在別人需要幫忙的時候伸出援手,可即便是幫忙對方反倒也會很客氣。
其實現在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很善良,心腸也挺好。你如果有困難,找人求助,他們也會耐心的想辦法。只是如果你不求助,他們可能選擇不幫忙,因為他也不確定自己該不該幫。
雪地爬坡的經歷讓我了解到即便是社會整體是一個相對較為冷漠的社會,它也無法改變每個人內在的熱心。平常大家雖然保持着距離,但是在某些時候真情就流露了出來。而這些時候有什麼樣的特點,卻是需要好好思考的。
沒有留影真是有點遺憾
嗯,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