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年學者歸國相關的話題

有出去的,自然就有回去的。

今天又是我帶大家去水廠的實驗現場工作的日子,回來之後去辦公室找教授,一聊就是兩個小時。聊的這兩個小時轉換了很多內容,不過最多的還是與青年學者歸國相關的內容。

前一段時間國內母校給來一個回國的機會,回母校我個人是比較樂意的,比去其他大學有很多的優勢。但是奈何國內的科研氛圍、激烈的競爭環境,讓人望而卻步。而且由於博士期間主要經歷都在負責一個比較大的項目上,做研究員之後也因一些原因,沒有早點把論文發出去,還推在手上。在學術研究者被當作馬的情況下,目前沒有好的成果便不佔什麼優勢。於是昨天婉拒了母校,等論文發出去再說吧。

老師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應該把握,而且認為年輕人不應該直接給予要職。做學術的還是得腳踏實地,講師-副教授-教授,或者博士後-副教授-教授,這樣一步步來。我其實一直很認同這個邏輯,但是很多回國的前輩或者同學,還是瞄着直接給副教授或者教授的職位去。為什麼會這樣呢?推測有以下這麼幾種可能。

    1. 以前中國比較落後,缺少的空白較多,留洋的也少,比如民國時期,歸國直接頂尖學校的教授。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大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着中國整體國力的增強,高校的綜合實力也在提升,另一方面,海歸太多,所以到現在,直接給副教授都已經是很難。但大家的觀念還沒有完全改變,很多人認為國外的月亮就應該比國內圓。
    2. 由於國外有一些高校在某些領域非常強勢,所以青年學者甚至是博士剛畢業便歸國直接做副教授甚至是正教授的還是有。雖然非常少,基本只屬於大牛團隊或者成果非常突出的人,但大家普遍存在機會主義。
    3. 這點非常重要,海歸博士太多,中國培養的本土博士也太多。其中大陸地區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不少已進化為論文機器。在他們面前,大多數海歸沒有自信。如果沒有直接獲得副教授的職位,海歸很快會被本土博士拍在沙灘上,其中不乏後浪。在一浪又比一浪猛的發展形勢下,海歸只會越來越失利。

所以單憑第三點的理由,大家這麼想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未來中國的學術圈能像發達國家達到穩定之後,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青年學者,都會按照最踏實的路線來行進。但有兩個前提,一是學術氛圍變好、不再生產單純的論文機器,二是科研人員待遇提高,即便是終身只做講師或者副教授,薪資能夠有保證,不像現在比一些本科畢業生掙得都少。

除此之外,我們也大致盤點了一下這幾年已經回國的青年學者。這裡進一步把已經回國和將要歸國的幾位作為例子整理。(補充,以下均為我碩博期間所在的研究室畢業/出站的博士/博士後。)

A 來之前已有副教授職位,在日本做了兩年博後,回國後在原學校(原985)升教授。(六年前,和現在沒法比)
B 來之前已有副教授職位,在日本做了兩年博後,回國後在原學校(原985)沒有升教授。
C 來之前已有副教授職位,在日本做了兩年博後,回國後到另一高校(原985)升教授。(四年前,和現在不能比)
D 來之前已有副教授職位,在日本做了兩年博後,回國後在原學校(普通一本)沒有升教授。
E 來之前已經有副教授職位,來日本做了兩年博後成果較多,回國後在原學校(普通一本、領域較強高校)破格升教授。不過過程也比較艱難,因為學院的幾位資深教授當時還不太認可他(三年前)
F 在日本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後去日本某國立研究所做研究員,合約5年,即將到期,據老師講,工作不太認真,不能續簽。去年有個回國內某原985高校的機會,貌似他沒有很好的準備,也丟了。
G 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後留下來繼續做了三四年博士後,回國後到某原985高校,准聘副教授,現在已正式升為副教授。
H 在中國取得博士學位,來日本做了四五年博士後或研究員(一半是我們這裡,一半是日本某國立研究所),回國後到某原985高校,准聘研究員(正教授待遇),一年後已正式升為博導研究員(相當於教授)。異常刻苦,三十多歲,頭髮都白了。
I 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到中科院做了三年博士後,依然無法在高校找到工作,即便是某二本,講師職位都沒給提供。後來去國企工作,據老師講,I可能不太甘心。
J 在日本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後留下來繼續做了半年博士後,回國後到某原985高校,做博士後,兩年後已正式升為副教授。但F也是屬於比較lucky的,因為該校剛好需要擴展這個領域。
K 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到某原211做講師,3年後,沒有升,只能離開,換到另一原211高校,繼續做講師。
L 在日本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後去日本某私立大學任助教,大約兩年後,因為家庭原因歸國,可能是由於地理要求,沒能在高校找到合適的工作,現在國企工作。
M 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後留下來繼續做了兩年博士後,H的妻子,回國後到H同校,准聘研究員(正教授待遇),現在已正式升為博導研究員(相當於教授)。但是能直接拿到教授職位,和H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這個例子算是特例。
N 本科時候是體育特長生,讀博有些機緣巧合,在日本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後歸國在公司工作。
O 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到普通一本做講師。也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了,當時他論文很多,但是找到的工作也不夠理想。
P 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到某事業單位,一年後據說換到高校,據說是實驗崗位。
Q 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待業。
R 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日本公司,之後可能派遣到中國工作。
S 在日本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後去某國立研究所做博士後。目前能拿到原211高校準聘副教授的offer(但非升即走),期待後續情況。
T 在日本取得博士學位,後留下來繼續做博士後,之前說能拿到講師的offer,期待後續情況。

註:由於211和985工程已經結束,由雙一流接過了接力棒,所以文中加了「原」字。

作者: 非理勿言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與青年學者歸國相關的話題》有8個想法

  1. 有特長的可以回來,特長特指智商高,情商高,或者能力強,人緣好,會來事,腦活絡……其餘諸人我覺得哪裡都是混……

    1. 都是我們研究室畢業/出站的,所以相同專業,她想去的是某個定好的二本,因為那個學校在這方面科研還做得可以,其實是有硬的學術「關係」的,但也沒成。
      隨便找個二本的話估計是可以的,但是想做科研嘛,所以還是有些難。
      你是做什麼方向的研究?

  2. 從a看到t,博士vs博士後,海龜vs本土龜,國內研究環境vs國外研究環境……原來也這麼艱難啊!相信「博」主,定會一路順風順水!!如今,事業單位——學校,普普通通的小老師,評職稱也要論文,搞學術的->搞論文的->搞論文機器的,不這樣,還有什麼更好辦法呢?

    1. 多謝~
      中學老師以前評職稱也要論文,不過發國內普通期刊就好了,現在應該還是一樣的吧。
      如果周圍都是論文「機器」,而這些「機器」不屬於自己,是和自己競爭,那隻能退出告別科研了。所以提到的第三點原因里,海歸們想直接做副教授,那樣就可以有「機器」了……

椰林物語進行回復 取消回復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