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17时,从家出发,大哥和弟弟开车送我去机场。YL市的客车没有运营,公交车好像也没有运营,出租车直接不被允许上路。如果家里没有车,可谓是寸步难行。有车还得有人送才行。
高速路上车很少,很长时间前后都没有其他车辆,沿途很多出口也已经关闭,一个接一个的路障把主线和出口支线分隔开了。
约50分钟后到YL北收费站,夕阳刚好要落到沙平面下去,风景很美,大自然不以人类的恐慌而变色。什么叫沙平面?海上叫海平面,沙漠里就有沙平面的概念咯。收费站出口处很多车正在排队等待测体温,警察、医护人员、工作人员也都带着防护口罩,没排到的时候不允许开窗,排到之后才允许开窗户。测温度的工作人员从车的两侧用红外测温仪分别测车内驾驶员和乘客的体温,还会询问从哪里来。非本地车辆单独排一个队列,需要登记信息。
之后在机场高速行驶了十几分钟后到达机场,我让他们不要进航站楼,直接返回去。
航站楼入口处测体温的工作人员带着防护口罩和护目镜,指了指我的额头,我没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他又指了一下,还是没明白,然后他说“用手擦一下额头、因为外面冷、进来之后可能会结一层霜”,还是什么的。于是擦了一下额头,他用红外测温仪测量之后示意往里走。里面五米左右另外一位安保工作人员用类似pH试纸在外套和行李箱表面扫了一下把试纸放到了机器上,我问这是测什么,他理都不理…之后直接说可以走了…
从家出发的时候带了50ml的医用酒精,去问询处问可不可以带上飞机,他说不可以但是应该可以托运,建议去托运的地方问一下。办理托运的女工作人员也不清楚,问旁边柜台坐着的一位小伙,小伙玩着手机先是没听到,之后女工作人员又问了一次之后,他说不可以,还是玩着手机,视线都没离开。我说是吗?酒不是能带一瓶吗?酒精一点点都不行吗?想再确认一下,他态度很差说那是没检测出来。我说那等会儿吧。
之后我站在旁边查了一下,网上有很多人回答说可以,不过也看到说不可以,因为酒精属于易燃物,带上飞机或者托运都是不允许的,当作货物托运是可以的,但是手续是货物的手续。我觉得这个回答比较靠谱,毕竟酒精和酒不一样。而喝的酒确实是可以托运的。
于是去厕所把酒精喷洒到背包、行李箱和衣服表面。喷的手指累,剩下的一点倒了,把空瓶子塞到了托运行李箱中。
进到候机室已经是下午6点半之后了,候机室很小,在里面转了半圈之后找了个僻静的位置坐下,换了一个口罩。
进飞机客舱的时候空乘人员从以前的“您好,欢迎登机”变成了“您好,欢迎登机,测一下体温”,“36度5”。这次测体温不是在额头,而是在耳朵后面的部位。
20:25,飞机按计划起飞,起飞前空乘拿来一些纸条,需要登记信息,起飞后不久她们挨个儿来收。看到有空乘戴两层甚至三层口罩,于是我找了一个药妆店买的防护口罩戴在了戴着的医用外科口罩的外面。
飞机本来是21:35降落,但是实际上21:15就降落了,不知道是不是疫情的关系使得航司决定让飞行时间尽量变得短一些。
两层口罩比一层口罩的呼吸阻力大一些,其实可能反而会造成呼吸面阻力太大而在边缘形成一些新的空隙,但毕竟飞机里这样的密闭环境,没有做口罩层数的过滤实验心里也没底,只能时不时用手压一下。下飞机后人群没那么密集,到就近的卫生间把外面的那层口罩脱了下来。
取行李后的出口有位大叔在检查行李票是不是吻合,他戴着手套,把大家的机票拿过去又还回来,虽然大叔自己戴了手套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但是旅客间就不一定了,这也可能会造成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或许没必要做到那么小心,谨慎起见我到他面前的时候直接蹲下把机票和行李票放在一起让他能看到,同时读给他,但他还是翻了行李箱上的行李票,说有另外一个地方需要确认。大家有人介意的话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下。
21:38我和H师兄在T3航站楼汇合,可是打电话给预定的酒店要求接机,却说不能办理入住,先说住满了,然后又说被封了…
我们又在app上找附近别的酒店,由于不预定就看不到电话号码,于是又预定了一个,打电话过去对方也说是被封了,说周围二百多家都被封了。
我们顺着人群走到了“大巴航站楼”,找了大巴售票处的工作人员问,回答是周围酒店应该都不能入住了。我问他这里什么时候下班,他说晚上没有航班了就下班,然后问他这里会关门吗?他说不会,但是工作人员会下班。我想,大不了晚上就在这里凑合吧…
之后我们继续在app上找酒店,我之前的方案3是住市区五星级酒店,凌晨让酒店前台帮忙叫出租车,于是找了一家酒店打电话咨询,只问两个问题:1)是否营业,有没有被封?2)凌晨或者一早可否帮我们叫出租车?回答酒店正常营业但是出租车…出租车都不运营…我说前两天看新闻XA的出租车运营啊、和平常不一样的是需要登记身份信息,他说可能很少总之他们也叫不到出租车,刚上一位客人也问他可不可以叫到出租车。他态度很好,但没有出租车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去住。
之后H师兄说我们要不去问一下贵宾候机室,我说好,虽然级别不够但是可以试着给钱,于是又走回T3。再进T3需要再次在门口做体温测定。然而贵宾候机室必须得先办了登机手续过了安检才有…
我们看到了一个胶囊酒店,本来前一天还打算在app订这个的…后来因为是俩人,所以订了别的。虽然在营业,但是早就没有空房…之后了解到今晚过后他们也得停止营业。
我们又到T3的出发,去航空大酒店看看情况,酒店玻璃门直接用链条锁关了起来,保安坐在里面看到我们走来起身过来,我隔着玻璃门问还有空房吗?他隔着玻璃门对着那不到一厘米的门缝回答:没有了。问他知不知道周围有没有有空房的地方,他先是一愣,之后说估计都没有空房。航空大酒店就在候机大厅的中央里侧,而回到候机大厅区域安保人员又得拿着一个探测器检测,哪怕我们1分钟前从他身边经过,进到酒店通道十来米再回来。
而后我们又去候机大厅旁边的航星酒店,也说没空房,而且门口吃饭的地方马上22:30要清场。正要离开,看到它门口写着足浴按摩,我们说这也行啊,人家说也没有了…
这两家酒店其实我订机票的时候就打算要订的,但是收到导师的消息立马开始订机票到今天也就一两天的时间,航站楼内的酒店早已经被订完了…我在app上关注了好几次也没看到有退房。
之后我们打算找川航咨询一下,途径问询处,问了一下,小哥说周围的酒店全部关闭了,而且航站楼晚上也下班,但可以在这里的椅子或者1楼的椅子休息,早上四点半上班之后可以开始办理登机手续。我们说想去川航柜台问一下,小哥说他们好像已经下班了。我们谢过他后继续往前走,顺便过去看一看果然柜台空无一人…
我们又走到航站楼另一侧,那边的麦当劳和其他餐厅都已经打烊。于是我们决定去一楼,一楼角落里的一家餐厅还在营业,进去每人吃了一碗面和一个肉夹馍,这里凌晨一点打烊,那我们至少可以在这儿待到那会儿。
坐着等饭的时候看到CHANG C.回消息问怎么样,我说酒店都封了,通过对话框感觉微信那头的她也着急,我有点自责告诉了她今晚没地方住。看到“不知道出租车好叫不”那句的时候我发现已经过了23点。她平常上班的时候晚上十点半就得睡觉,所以我一看到时间到了晚上11点多就担心她会不会因为睡得晚而睡不好。赶紧让她先去睡,说没事,就在机场凑合。
后来我妈发来消息说定好闹铃早点休息吧,我只是回复了:好~
吃饭的时候JANICE问我住下了没,我也说了遇到的这些情况。后来我让她帮我订SD的酒店,打算先住一周酒店再回山上住。毕竟直接住山上的话离学校近,难免会有一些人有想法。虽然我回国就在父母的家里待着哪里也没去,但回SD路途遥远,还是自己在山下的酒店住一周再回山上待一周完成两周的自我隔离吧。
聊了会儿天,H师兄发现附近有如家等连锁酒店,于是又打电话询问,对方说被政府征用了…住的都是正在被隔离的…
过了0点我们离开了T3一楼角落的餐厅,又来到大巴航站楼,因为我之前注意到这边有按摩椅。我们找了一个角落坐下,后来5个按摩椅都坐了人,但旁边的候车椅没有人,也还算清净。我本来打算付费使用按摩椅,可是扫码之后提示错误:设备断开连接,请重新扫码或者选择其他设备。后来回头一看,电源都没开…可能是国内没有人愿意付费使用,毕竟很贵,所以大家都占着不用,管理公司索性就把电源都关了。而按摩椅呢,坐在上面像是坐在皮马桶圈上,有靠背和扶手。
坐着挺无聊,想一想要这么坐好几个小时,接近凌晨1点,换了个口罩,开始写东西。到此,差不多写了三个小时。
以上是流水账的内容,有一些朋友有过机场大厅过夜的经历,觉得凑合一晚而已嘛。但毕竟那是自己的选择,而非被迫接受,而且这也不单单是机场过夜的问题,是整个城市对于出行的人群的困难(出行的人数已选少于平常)。
空调在凌晨之后被关闭,北方的冬天……是否会让一些人因着凉而发烧?几乎所有第二天一早航班的乘客都只能在机场大厅过夜,是否反而增加了陌生人群不可控且无法追踪的接触风险,如何做到有效的防护?
疫情不严重的地方都如此,其他地方呢?所以综合起来也不得不做一些思考:
1.为什么机场附近的酒店都被封了,app上还可以预定?
2.酒店不能办理入住为什么不提前打电话或者发短信提醒客户呢?下单之后,客户的信息他们都有了。
3.YL机场的人素质和态度还是那么差,我一直“你好”“谢谢”也无法感化这些所谓的被工作压迫的人,实际上他们工作也不认真,工作期间聊天甚至互相嬉皮笑脸、玩手机等等都是常态。
4.XA城市管理做的不够好,周围的酒店都封了,需要住酒店赶第二天一早航班的人怎么办?市区没有出租车机场又几乎没有营业的酒店,P民就只配在候机室的椅子上待一晚吗?虽然疫情发生,为了度过难关城市不得不采取一些限制的措施,但是各方面限制的同时,完全没有照顾到旅客的安全和基础保障。特殊时期不便利也可以理解,但是航站楼下班之后那么大的空间,这么冷的天,又是在凌晨,把大家冻感冒了之后再送去隔离,增加医护人员的负担吗?这岂不是白白增加公共负担?现在凌晨四点,大家都瑟瑟发抖,旁边的美女跑去又穿了一条打底裤,小哥冻醒了,大叔靠走来走去获得热量已经两三个小时了。再比如旅客睡着了丢失物品怎么办?也许是为了不担责任,到机场的地铁等公共交通上班时间晚了,下班时间却早了好几个小时。这种时期,找当地朋友凌晨送机也是给人家出很大的难题。测体温的交警凌晨上不上班?不上班的话会不会把路临时封上?封了的话即便朋友开车送也赶不上航班。本来就不规矩遇到了情况变得更没有了规矩。也许是为了让大家不要出行所以有这么多的限制,可是出行的人或者是要回去上班的,或者有别的不得已的原因,既然有少数人需要出行,还是应该做到一定的基础保障。附近的酒店多为小家族个人酒店,确实卫生条件不一定能达标,我们预定的时候也有考虑这点。那么把这些酒店封了之后第二天一早赶航班的人怎么安排,如果只能在机场过夜的话,至少机场和航站楼应该增派巡逻人员,设置便民服务点,24小时有工作人员,毕竟这时候大家都被迫在机场过夜,比平常机场过夜的人数要多很多的。
5.除了政府,整个机场和航司的大系统都没有做到服务为本,这事不归机场航站楼的工作人员管也不归航空公司管,所以没人管。
6.出行这么困难,确定过两天大家就得开始上班了吗?这样的运作,能让那么多人完成春运返程吗?
写这些加上修改又耗了近俩小时,差不多该去T3了。当然,首先打算起来走两步弄点儿热量。